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简介


       

一、基本情况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成立于2006年,初始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2022年底,位于第二临床医学院大楼4-8层的新中心建成启用,建筑面积达4800平方米。中心主要承担本科、住培、专培、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层次人员进修、培训、考核、竞赛及对外科普、社会服务等工作,现已成为全国领先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发展理念:创新发展 合作共赢

发展目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模拟医学教育中心

  

二、平台建设

中心建设以彩虹为主题,包含七大平台,包括:

●4楼综合创伤急救技能培训平台,内含院前急救培训中心(AR综合模拟实训中心)、模拟ICU、模拟胸痛卒中中心、模拟手术室、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及智慧教室等;

●5楼OSCE考核平台,内含候考室、中控室和标准考站,开发出世界领先的无人执考系统及5G多模态巡考机器人;

●6楼专科技术培训平台,内含综合腹腔镜、关节镜、泌尿镜、宫腔镜,胃肠镜及纤维支气管镜、显微外科技术培训中心;

●7楼妇儿模拟培训平台,超声模拟培训平台;

●8楼综合培训考核竞赛平台,以及全国首个模拟研究所。




模拟研究所涵盖模拟医疗、模拟教育、模拟转化三大板块,四大建设平台包括模拟师资培训平台、模拟资源共享平台、模拟数据分析平台及模拟产教融合平台。

   

三、软硬件配置

中心配备各种高中低端设备用于教学培训,设备总价值超1.1亿元。如:系列高端智能医学模拟人(成人、产妇、成人心脑血管介入、儿童、新生儿、早产儿)、虚拟腹腔镜、关节镜、泌尿内镜、消化内镜、蔡司高清显微镜、纤支镜、超声训练系统、介入训练系统等。 


 


按照专科分区,中心建立了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体系,能够实现网上远程教学和管理。依托医院总体网络信息架构,搭建基于南方医科大学千兆校园网的中心局域网络,采用三层网络架构,搭配网管系统,提高网络安全性和防范性。局域网内无线全覆盖,科学划分水平和垂直方向信道,减少同频干扰,实现无缝漫游。规划带宽满足远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求,局域网内千兆到终端,万兆到楼层。在稳定的网络架构上,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多功能OSCE考核平台、通用技能培训平台、专科技术培训平台,融入先进信息技术,配置资源数据库和系统服务器,具体包括:①强交互培训平台:解决围观教学困境,打破跨空间的技能培训壁垒。②智慧教育平台:利用VR技术搭建VR云教室,利用桌面虚拟化技术搭建新型多媒体教室,利用AI识别技术和无线投屏技术搭建多功能智慧教室,利用3D融合投影技术搭建虚拟创伤平台,实现医学模拟仿真培训。③录播反馈平台:利用国际应用最广的两大情景模拟录播平台(SimCaptureLearningSpace)进行情景模拟培训,培养个人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人员队伍

中心实验教学队伍稳定,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截至2025年4月,团队专职教师队伍由最初的2人扩大到近20人,其中主系列人员14人,含博士6名,硕士8名,部分教师具有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ilumens中心、美国匹兹堡大学WISER模拟中心、美国迈阿密大学Gordon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等访问学习经历。为了充分发挥成员间协同效应,中心组建了专科团队和职能团队,包括:内科团队、外科团队、妇儿团队、重症麻醉团队、护理团队以及质控团队、科研团队、数智化课程建设团队、信息化团队、影视制作团队、宣传团队、住培团队、社团指导小组等,从而保证中心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除此之外,团队教师均为各类国际课程导师,含院前创伤生命支持(PHTLS)导师1名,高级产科生命支持(ALSO)课程主任导师1名,AHA主任导师1名、导师13名。


 

五、教学培训

(一)本科教学

1.教学概况

中心全年承担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国语1班、国语2班、双语班、儿科班)、公共卫生学院精神医学专业《临床技能学》和儿科学专业《小儿临床技能学》教学任务,以及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临床技能模块一、二、三、四、五的授课,全年授课人数超500人,平均教学人时数超80000/年。除此之外,中心还开发《情景危急处理5分钟》《医患沟通的艺术》等选修课,广受学生欢迎。

2.课程建设

结合新兴教学技术,中心建设了一系列在线开放课程,包括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临床技能学》与《外科学黑科技》,并已上线至中国大学MOOC和智慧树平台。其中,《外科学黑科技》和《临床技能学》已分别获批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上)和省级一流课程。截至2024年12月,《临床技能学》和《外科学黑科技》在线选课人数分别超过43470人次和19795人次。

3.教学改革

团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已获得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等各级教学项目30余项,如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临床技能培训核心教学团队”和“医学模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2020年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认定及2021年度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临床技能教学团队)认定、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外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广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临床技能学》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南方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融入外科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等。发表教学文章30余篇,获得教学荣誉40余项,如南粤优秀教师、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名师、南方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广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疫情阶段第三批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课程类)二等奖、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南方医科大学2021年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4.学生社团

2020年,由田京主任总指导,中心教师参与指导的南方医科大学“学医致用”大学生临床创新实践社团成立,下设急救&科普部、临床技能培训部、PBL&科研部和标准化病人培训部四个部门,分别开展丰富广泛的社团活动。
(1)急救&科普部:以医学生骨干为主体,下设理事部、培训部、科普部和宣传部,全方位运营部门事务,以及管理南方医科大学全民来急救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最早成立于2016年,以“把握黄金四分钟,提升全民援救力”为宗旨,创新三级培训模式,以学校、企业、社区、乡镇等固定场所为主要活动范围,通过定期志愿服务、返乡志愿服务及高校联盟活动,广泛为基层提供急救培训、科普宣传和一对一应急救护方案制定。运行7年,惠及人数近百万人,团队已获得各类荣誉表彰和项目资助达20余项,如:2022年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项目银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红旅赛道第六届金奖、第七届银奖、第八届金奖,“创客广东”大赛优胜奖、三等奖,“众创杯”银奖,2021年“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项目铜奖,2021年广东省“益苗计划”重点培育项目,2022年广东省“益苗计划”持续扶持项目,2021年广州市青年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精品项目大赛二等奖,2021 年“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团队,2020年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奖,2021年第十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新奖,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16-2017年广州市海珠区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
(2)临床技能培训部:以兴趣为起点,对标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主要培训学生的内、外、妇、儿、护理基本技能,巩固专业知识,搭建进入临床工作的桥梁。以选拔为目的,全方位备战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临床技能水平。至今已指导学生获华南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银奖1项、二等奖2项。
(3)PBL&科研部:2006年起,创新推出课上教学PBL竞赛及课外PBL活动小组,直至社团成立后成为PBL&科研部。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课外PBL教学活动,其特色活动之一“PBL案例教学竞赛”每年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另一方面,根据临床技能中心、外科学教研室专职教师研究方向,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科研,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科研设计、论文撰写、团队合作、演讲汇报等能力,迄今已指导本科生发表一作SCI论文12篇,中文论文90余篇。参加“挑战杯”获得省级荣誉9项,2022年指导本科生参加第一届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创新大赛获得美丽画面奖、卓越奖。PBL小组数十名学生推免北大、协和、复旦、上海交大等名校研究生。
标准化病人培训部:在临床技能教学过程中,培训和应用学生SP,引导医学生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深入理解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的内涵,用角色扮演促进知识、技能、人文全方位提升。特色活动包括SP培训及线上接龙活动、SP化妆课程和SP剧本大赛等。

(二)住培

1.分层递进

立足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以专业为基础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分层递进培训模式,即:一年级打好临床基础,掌握外科、内科、急救、护理等临床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医患沟通能力、爱伤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二年级强化临床思维训练,能够结合实际案例给予正确的临床处置;三年级深入专科技术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使学员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贯穿运用于团队配合和病人的综合救治中。从而帮助学员更好地在毕业后承担专科医师职责,胜任临床岗位。现已成为中国医师协会三阶段培训13家试点基地之一。

2.实施成效

基于以上工作,田京教授参与牵头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工作指南(2023版)》(模拟培训项目部分),研发关节镜基础技能训练箱用于住院医师技能培训和提升。医院成为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模拟虚拟技术实证研究项目核心参研单位,承担14个实证研究项目(牵头心血管介入技术、泌尿内镜技术),由技能中心承担该项目全国范围内的考官培训及考核标准制定任务。其中,关节镜和宫腔镜实证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Arthroscopy、Journal of surgical education、Annals of medicine、Surgical innovation和《中国医学教育技术》等杂志。指导我院住院医师在各类国家级、省级临床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如: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2019年度研究生临床能力(眼科学)竞赛团队特等奖、2019年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竞赛团队一等奖、2020年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儿专业临床技能竞赛团队一等奖等。承办和组织了各类大型住院医师竞赛和考核,如住院医师实践技能结业考核,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竞赛等。在中国医师协会历年主办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中,中心田京主任、肖遥、钱丹丹等多位老师曾受邀参加并作学术报告。 


 

(三)专科

和临床科室紧密合作,由科室主任牵头、教学骨干踊跃参与,师资队伍已从最初的10名发展到如今的50余名,形成了“专兼结合”“双师联动”的团队特色。在专职教师与临床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拓创新,建立24个专科技术学院(包括显微、超声、介入、腔镜、重症、妇产、儿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多个学科),开展各类专科技术培训班,例如,动脉瘤介入模拟培训班、房颤介入模拟培训班、宫腔镜模拟培训班、产科进阶培训班、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培训班等均已开展多期,受到省内外学员的多次好评。除此之外,还开发了6大门类(管理类、考核赛事类、信息化类、教学类、住培类、专科技术类)共145项培训课程,运行了由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家庭医师协会认证的7门国际课程。以中心为重要阵地,现有国家级、省级培训资质20余项,如: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卫生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华南微创技术培训中心、急救与康复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首批外科基础技能提升项目省级培训基地等。


2025年3月8日,与泛雅超星集团建立珠江医院-超星数智教育联合实验室。

 


六、教学科研

与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丁长海、陆遥、曹佩华副研究员团队、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李严兵教授、李鉴轶教授团队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王继新和陈靓影教授团队合作,围绕智能教育、机理研究、转化应用三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


2025年3月8日建立珠江医学模拟教育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医学模拟教育与技术融合发展的高地,建设愿景:

1.建立国家医学模拟研究中心;

2.建设标准化医学模拟教育体系;

3.推动医学模拟设备及生物仿真材料国产化;

4.搭建医学模拟产业孵化平台;

5.临床专科技术认证标准制定。



(一)立项课题(近3年节选)

1.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医学模拟教育研究项目:正念认知训练促进内镜技能转移效度的相关研究

2.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医学模拟教育研究项目,基于模拟的刻意练习在新生儿复苏单项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一项多中心研究

3.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医学模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一般课题:后疫情时代下医科院校在线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价研究

5.广东省2022年度教育科学项目:《临床技能学》模拟教学案例库建设

6.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AI+在线开放课程创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7.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临床技能学虚拟教研室

8.广东省医院协会2021年度医联体建设与管理研究课题:紧密型医联体内县域医共体医学模拟培训中心同质化建设模式的探索

9.2022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新医科背景下《临床技能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0.2022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基于远程工作坊模式的临床带教师资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11.南方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临床技能模块三》实验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12.产学合作横向课题:基于无人执考考评系统的临床技能视频库构建与评价体系设计的相关研究

13.产学合作横向课题:基于动物离体器官的腹腔镜手术教学策略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14.产学合作横向课题:基于VR的高仿真椎间孔镜模拟培训系统实证研究

15.产学合作横向课题: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模拟培训的教学策略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

16.产学合作横向课题: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模拟培训的教学策略与评价方法研究

17.产学合作横向课题:高端模拟机器人MISE医学模拟教学系统下急诊科教学策略的探索与评价指标的研究

18.产学合作横向课题:基于仿生材料的3D打印人工器官的仿真度评价及在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二)发表论文(近3年节选)

1.Li W, Wu S, Xie X, et al. Effect of Mindfulness Training on Skill Performance in Simulator-Based Knee Arthroscopy Training for Novice Resid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J Surg Educ.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8, 2024. 

2. Liu J, Li W, Ma R, et al. Neuromechanisms of simulation-based arthroscopic skills assessment: a fNIRS study. Surg Endosc.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3, 2024. doi:10.1007/s00464-024-11261-4

3. Feng L, Li W, Lai J, et al. Validity of A Novel Simulator for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orld Neurosurg. 2024;187:e220-e232. doi:10.1016/j.wneu.2024.04.070

4.Zhou H, Xian C, Zhang KJ, Yang Z, Li W, Tian J. The frequency of assessment tools in arthroscopic trai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n Med. 2022;54(1):1646-1656.

5.Zhang KJ, Zhou H, Guo H, et al. Learning and Short-Term Retention of Simulation-Based Arthroscopic Skills. J Surg Educ. 2023;80(1):119-126.

6.Liao R, Yang Y, Li W, et al. Effective Skill Transfer From Fundamentals of Arthroscopic Surgery Training to Shoulder Arthroscopic Simulator in Novices. Surg Innov. 2023;30(1):103-108.

7.Li W, Meng X, Zhang KJ, et al. Meditation Using a Mobile App Improves Surgery Trainee Performance: A Simulation-Bas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throscopy. 2023;39(5):1262-1270.

8.Yao S, Tang Y, Yi C, Xiao Y.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 Exploration on the Clinical Translational Outcome of Simulation-Based Medical Education: A 10-Year Scientific Bibliometric Analysis From 2011 to 2021. Front Med (Lausanne). 2022;8:801277.

9.曹宇辰, 姚楷, 陈立桁, 等. 我国学生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现状研究 [J]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 21(10) : 1281-1284.

10.肖遥,医学技能模拟训练的临床效果转化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3,22(9):1308-1314.

11.李婧欢,肖遥,谢朗.人工智能在医学人文教育的应用现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2,36(03):286-291.

12.方碧妹(通讯),模拟环境下间隔学习对临床技能习得与保持的影响研究进展,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2,36(1):37-41.


七、协会联盟

(一)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7年初,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田京教授任主任委员。专委会是国内首个专注于医学模拟教学研究与发展的省级专业委员会,涵盖了省内21个地级市的86家教学医院以及144名医学模拟教育的专家和学者,搭建医学模拟教育交流平台,制定医学模拟教学标准,规范医学模拟教学要求,拓展医学模拟教育的国际合作,不断推进我国医学模拟教育的良性发展。2017年至2024年间,连续举办六届珠江医学模拟教育国际论坛,累计参会人数达到5300余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医学模拟教育学术盛会。并于2020年创新开展“珠江医学模拟教育嘉年华系列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其中,线上学术周活动吸引了上万人次观看。

(二)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临床技能培训指导专业委员会

2021年底,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临床技能培训指导专业委员会成立,田京教授任主任委员。专委会以推动我省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技能培训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为宗旨,将临床技能培训融入医学人才培养全周期管理过程,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综合能力,促进医疗质量安全,造福基层百姓,为落实“强基层”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提供新思路。目前,主要围绕专科技术模拟培训课程在基层的开发与推进、县域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样板打造、基层模拟医学教育师资团队等方面重点开展工作,现已为省内外20余家单位提供了场地建设指导。

(三)珠江模拟医学教育联盟

2018年8月,以珠江专科联盟建设为契机,在医联体背景下,中心牵头成立珠江模拟医学教育联盟。以促进联盟单位在医学模拟教育的实操培训、科研发展、师资培养、线上资源建设和打造各专科医师的培养体系等方面深入合作,提升医学模拟教育的整体水平为目标,探索和提供进修学习的平台,分享医学模拟中心的运营管理经验,医学模拟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同时充分合理利用各级资源,以多中心研究的形式紧密合作,通过“走下去、送上来”双向培训,走出了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新道路。经过6年余的飞速发展,如今已经有162家联盟单位,覆盖24个省、94个市,联盟理事单位16家。 



八、科普基地

2022年,经过系列评选认定流程,临床技能中心医学技术技能科普基地被认定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基地科普以“讲科学·用科学·让医学归于大众”为宗旨,以医学技术技能综合科普和急救技能专题科普为主要内容。场所内科普包括冬令营、夏令营及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参与者主要为广州市内乃至全国各地初高中生,由基地教师为其提供医学技术技能讲解及实操体验,如显微外科科普平台可通过科普讲座向公众讲解什么是显微外科技术及其目前主要应用于哪些手术,也可在实操过程中指导公众体验显微外科基础技能,如刻字练习、纱布缝合、橡胶手套缝合,以及手术显微镜技能,如新鲜冰冻鸡翅动静脉吻合项目。在系列科普活动中,基地充分运用模拟的优势,让公众也能近距离体验医学职业,感受科技发展的力量。目前,基地已接受广州市内众多学校团体预约参观研学,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七中学、雅荷塘小学等。场所外科普主要以急救推广为主,活动地点遍布全国各省市,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长流村、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凤江镇丰西村、广州巴士集团电车分公司、广州塔、金碧花园、晓港公园、华南植物园和黄埔萝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等地。肖遥、毛敏代表医院参加2022健康广东行动知行大赛(医疗卫生机构专场)获得一等奖。



九、未来发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模拟医学中心,运用及创新各类模拟医学教育方法,整合教育资源,培养模拟师资力量,打造系列规范化、标准化的模拟培训课程和评估方法,开展基层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的学员完成相应临床技能培训,综合打造一个师资力量雄厚、器械设施完善、功能分区合理的大型综合性临床技能中心,为联盟医院乃至全国输送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助力提升医疗质量。